<tr id="gleec"><option id="gleec"></option></tr>
    <th id="gleec"></th>
  • <strike id="gleec"><video id="gleec"></video></strike>

    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啟動

    信息來源:南方電網報  發布時間2023-02-10

      編者按: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銷量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且2022年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比重達25.6%,但也面臨充換電便利性有待提升、產業融合發展不夠等突出問題,同時“雙碳”目標對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提出更高要求。為此,國家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強交通體系建設。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郵政局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就此作政策解讀,回答記者關于試點工作的問題,并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南網報訊 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在完善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支撐體系,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政策標準法規完善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通知》劃定了試點車輛范圍和時限,公共領域車輛包括公務用車、城市公交、出租(包括巡游出租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機場等領域用車,試點期為2023—2025年。

      結合城市經濟水平、產業基礎情況提出不同城市車輛推廣數量參考?!锻ㄖ犯郊对圏c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參考目標》明確按地域將試點區域分為三類:第一類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車輛推廣數量力爭達到10萬輛,第二類山東、山西、湖北、福建等地力爭達到6萬輛,第三類海南、云南、貴州等地力爭達到2萬輛。

      《通知》提出三大主要目標: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示范站。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綠色能源供給系統、新型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高效互動;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快速換電等新技術應用有效擴大,車網融合等新技術得到充分驗證。

      為實現目標,《通知》部署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等四項重點任務。鼓勵在短途運輸、城建物流以及礦場等特定場景開展新能源重型貨車推廣應用,加快老舊車輛報廢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探索新能源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實施路徑,完善儲放綠色電力交易機制;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建設布局,加強公路沿線、郊區鄉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際快充網絡建設,鼓勵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建設一批集充換電、加油等多位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鼓勵試點城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出臺運營補貼、通行路權、用電優惠、低/零碳排放區等支持政策。 本報記者 帥泉

      ● 相關鏈接

      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較快增長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就《通知》答記者問(摘錄)

      問: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否會延續去年發展態勢?工信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還有哪些措施?

      答: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經過行業多年不懈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建立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制造裝備等全鏈條產業體系,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綜合前期開展的調研工作和有關各方意見,我們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開展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優化政策供給。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機制,統籌推動產業發展全局性工作。加強新階段重大問題系統研究,及時研究提出政策舉措建議。盡快完成積分管理辦法修訂,指導發布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二是保障穩定運行。健全汽車生產風險預警機制,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加強國際資源開發合作,推動加快國內開采進度,積極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流合作,打擊投機炒作、捂盤惜售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多措并舉做好關鍵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三是支持創新突破。發揮龍頭企業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快新體系電池、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推進“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四是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許可管理條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嚴格生產準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協同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小區、高速公路“充電難”問題。加快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五是深化開放發展。加大汽車企業在境外投融資、消費信貸和海外投資險等服務支持力度,推動建設海外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多雙邊合作機制作用,加強各國在貿易投資、標準制定等領域溝通交流。

      (來源:工信部網站)

    2020国自产精品高潮